一個產品如何吸引新用戶深入了解,用什么樣的策略來創造最關鍵的第一印象?本文中,我們來一窺餐館顧客引導的魔力,思考如何將它們運用到體驗設計中。
我和妻子上一次去巴黎時,我們頻繁外出就餐,游客們在巴黎這樣城市都會這么做。華麗麗的備餐過程和美味的餐點令人難以抗拒。
不過,關于就餐體驗,我最欣賞的是觀察餐館如何引導人們踏進他們的店門。畢竟餐館都知道,只有顧客踏進店門,他們坐下并最終留下的可能性會大幅提升。
最優秀的餐館似乎都使用了相同的模式。像這樣:當我們在人行道上漫無目的游蕩、觀摩巴黎的建筑時,我們不得不故意避開人行道中央的菜單牌。
實際效果就如他們所說:“這就是我們能提供的。你不必進門了解里面有什么,看一眼便知。如果有什么勾起你的興趣,你就會自信滿滿地走進來?!?/p>
許多產品設計師都希望建立有效溝通,盡管做到的人不多。一個常見的體驗設計錯誤就是假定人們知道的和你自己一樣多,或者假定他們會充分信任并一探究竟。但多數人其實不會。
菜單能幫助我們更輕松決定去哪里吃,即使我們對那種菜系不太感冒。因為我們能看到店里提供的菜品,知道那些菜大概會是什么樣,決策就變得簡單:“沒錯,可以,我們就嘗嘗這個吧,應該很不錯?!本瓦@樣做了決定。
這能讓人克服慣性思維,開始思考餐館里會服務周到?還是會宰客?它使我們帶著自信踏進店門,知道我們會喜歡這里。
這個原則在體驗設計中也有效。TeuxDeux的首頁是個很好的例子。
我一打開他們首頁,就可以直接開始使用產品。我不必通過一堆屏幕截圖來想象。如果我要繼續,可以稍后再注冊。
啟示:顧客越清楚門后有什么,他們越有可能進來看看。
那么,我們嘗了兩家不同的餐館之后呢?兩家感受完全不同。
第一家的反應非常棒。我們受到了歡迎,服務員帶我們去我們喜歡的座位。他們能回答一些常見問題:“洗手間在那邊。這是我們的特色菜。這個是無麩質食物,這個適合素食主義者。我們的牛排會偏嫩一點,可以選偏熟的?!蔽覀兛梢苑泡p松,對周圍環境和體驗會很有信心。我們感覺受到了精心對待。
第二家餐館的體驗就不太愉快,但也同樣令我印象深刻。我們被招呼到一張桌邊坐下,并沒有人來領著我們過去。他們的英語比我們的法語還糟糕,在餐桌上完全無法用手勢比劃來描述“乳糖不耐癥”這個概念。
你覺得哪一家最終讓我們留下了?
在體驗設計中,數字產品里已經幾乎沒有服務水準低下的領域了,不會像第二家餐館那樣需要投入如此多的注意力。
當你走進數字產品的“店門”之后會怎么樣?很可能是個感謝頁面,或者是個網頁應用的后臺界面,或者是個驗證頁面。類似這些。
設計師們常常忽略這些頁面。當你在自己創作的網站或產品界面上任意來回點擊的時候,你并不會去評判這些頁面。相反,它們經常被卷入應用的邏輯中,在未登錄狀態下,沒有足夠深入產品使用的情況下,很難觸達這些頁面。
但是,所有兩個狀態間的銜接處,前臺和后臺、市場推廣和產品,通常都是用戶體驗的薄弱環節。你得在這里做到最好。
RedPen.io 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,我的一位設計同事上周給了我這個鏈接。(感謝Alex!)
打開頁面時,我馬上就可以拖拽圖片上傳,寫上備注。沒有“注冊”頁面。
我在圖片上寫了好幾條備注之后,才彈出一個模態窗口,寫著:“說得好!我確信你想要知道有沒有人回復,留下你的電子郵箱,我們會及時聯系你的?!?/p>
它居然稱贊了我的備注,并且把獲取電子郵箱解釋成對我有益的事情,而不是注冊的一項負擔。
啟示:注意銜接。很少人這么做,但這確實整個用戶體驗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。
在餐館的體驗方面,美國比巴黎強。
每個人都喜歡第一次做成某件事時的感覺,尤其是某些沒怎么嘗試過的事情(“他就是個天才”)。
我們在巴黎去過的最好的餐館,充其量只是在我們進門時在桌上準備好水。更好的餐館會呈上一些面包和小吃供你選擇(這就是“前菜”了,我希望美國的餐館也能想到)。但是,一坐下就有水和面包遞上來的服務,我只在美國體驗過。
餐館應該在顧客仔細看菜單點餐的時候,讓他們盡快先吃到點什么。
我來到這家餐館用餐,享受一小時的娛樂時光。我越早吃上東西,就越早達成目的。
數字產品的UX設計師有一個常見的錯誤,推遲“享受的時刻”。有可能我當天晚上就是去吃面包喝水的,但它讓我切實感覺到了具體的產品:食物。